
阿德勒的目的論
我們應該追究的不是「過去的原因」,而是「現在的目的」。
心理學家阿德勒說:「你現在心理的問題不是由過去的經驗所引發,而是由現在的目的所引發。」
生活中每時每刻都在做選擇,就算不做選擇也是一種選擇。所以,你的生活模式和生命樣態完全是你自己「選擇」的結果。
面對生活的挑戰,我們需要更多勇氣做出不一樣的選擇。
在韓劇「代理公司」劇中的常務高而忍說:「如果我原諒了他對我所做的一切,那我剩下的人生算甚麼?!」
這是很令人震撼的一句話。
人們經常緊緊抓住過去的原因不放,認為導致現在會如此都是過去害的,因此走不出過去的傷痛。若要治癒心裡創傷就要努力找到過去的問題,努力解開這個結,這是佛洛依德的「因果論」。這樣的做法比較消極悲觀,因為,過去的事實是不會改變的。
阿德勒心理學家提出的「目的論」則是比較積極樂觀的做法,他認為你現在出現的心理問題,不是由過去的經驗所引發,而是由現在的目的所引發,人的現在是由「現在的目的」所決定的,這個目的存在於潛意識當中沒有自覺,但會在大腦的記憶中尋找合適的理由把它合理化作為行為的原因(人是有自主權的),所以要治癒心理創傷唯一的方法是改變現在的目的。能夠理解過去,接納現在,才有機會改變未來。
你想過嗎?「原諒」和「和解」其實是兩回事。
「和解」是指撕破臉的雙方言歸於好,但卻不是原諒的必然結果。因為,一個人可以選擇原諒加害者,從此不再見面,避免再度受傷害。
原諒不代表和解,原諒是為了不讓你繼續用憤怒和恨意來折磨自己,是為了讓自己心裡好過、減少負面情緒對身體的傷害,原諒對方其實是為了自己好,是先止血避免讓傷口惡化的概念。
當內心受到極大的傷害,「和解」是更艱難的功課,還無法做到和解的時候,那就先原諒對方吧,先丟掉不要的垃圾(過去傷害事件),別讓臭味(負能量)跟著自己,才能邁開新的步伐過日子,不是嗎?
給需要更多勇氣的你。